• 联系我们

  • 电话:13241188166
  • 座机:010-56216670
  • 客服1:
  • 客服2: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

新食安法条例审议在即,保健食品贴牌禁令会再次“流产”吗?过渡期呢?

2016-07-12

  近日笔者获悉,国家食药监总局(CFDA)对保健食品贴牌加工的问题将很快出台政策正式取消目前“贴牌加工”的做法,实施“一帽一号”,即一个保健食品批准文号,只能有惟一的商标和商品名,不能通过多处贴牌产生多个不同的商品。在2016年7月2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上,CFDA局长毕井泉也透露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已经完成起草工作,近期即可报国务院审议。
  2015年12月9日,CFDA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第九十三条:同一企业不得用同一配方生产不同品牌的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保健食品。同一注册证书或者备案号的保健食品应当使用同一商标。
  该条例一旦实施,意味着持续了若干年的保健食品贴牌加工将彻底从历史舞台消失。这一从去年12月份开始征求意见的条例,已经令国内的保健食品企业陷入集体焦虑。条例刚发布1个月,巨头开始谋变,1月14日,辉瑞高调宣布已完成收购仙乐制药的全资子公司千林健康及其千林品牌系列产品100%的股权。
CFDA欲推“一帽一号”很多年了!
  其实,CFDA欲推“一帽一号”政策很多年了,但每次都遭遇保健食品生产厂家和贴牌经销商们的普遍抵制,最后不了了之。
  2009年5月31日,国务院法制办就《保健食品监督管理条例(送审稿)》征求意见,第六十二条特别指明:本条例所称假冒保健食品,是指冒用保健食品批准文号、标志的产品。
  2011年9月20日,CFDA发布《保健食品生产许可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第三十九条规定:委托企业不得将同一产品在同一期限内委托两家及以上企业生产。
  2013年9月29日,CFDA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保健食品监督管理 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有关事项的公告》(征求意见稿),其中第四条规定:已获批准的保健食品应严格按批件载明的内容生产、标识其产品。不得生产、经营和进口贴牌保健食品。
  2013年12月4日,国家食药监总局安全监管三司副司长张晋京在“大健康大未来”高端论坛上公开表示,“从2014年1月1日起,不得生产、经营和进口贴牌保健食品;一个保健食品的批准文号只能适用于一个产品。”
还会“流产”吗?过渡期呢?
  受益于贴牌,近年来我国保健食品行业高速发展。据有关机构统计,保健食品行业30%- 40%的产值由贴牌贡献,保健食品贴牌生产的产值已近2000亿元。因此,市场普遍担心“一帽一号”政策一旦出台,或将令保健食品行业受到剧烈冲击。
  身为保健食品大省的广东或将是影响最为严重的省份。根据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披露的数据,广东省保健食品的产量占全国超过六成的份额,安利纽崔莱、完美、汤臣倍健等国内多个保健食品公司巨头都在广东。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似乎也对“一帽一号”政策与CFDA有不同的解读,2012年7月,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仙乐制药和广东长兴应对CFDA检查的说明函中盖章,认同:在产品的包装标签上加标经工商部门批准合法使用的商标,是属于在包装标签加贴商标,并不是在产品名称上加贴,符合《保健食品标识规定》相关要求,不属于“一个产品的批准名称加贴其他商标”的情形。
  笔者获悉,广东等各地很多企业早已行动,积极通过各种渠道向有关部门反映诉求,以期至少赢得1-2年的过渡期。有关人士认为,在相关利益方的反对下,目前仍存在CFDA对贴牌保健食品禁令“流产”可能性。
  2016年6月29日,CFDA发布公告,给予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生产、销售企业1年多过渡期。《保健食品注册与备案管理办法》已于7月1日正式实施,要求国产保健食品的备案人应当是保健食品生产企业,监管部门对企业进行备案管理监督。或许CFDA会从备案产品尝试“一帽一号”,而给予注册产品一定过渡期,从而避免行业剧烈动荡。如果条例最终没给企业缓冲期,企业短期内无法转型,就会被淘汰,国内的保健食品市场将因此面临洗牌。
治标or治本?
  那么,“一帽一号”究竟能否达CFDA所愿,从根本上解决消费者关心的质量问题呢?笔者认为保健食品严禁贴牌后,势必将淘汰一批行业不规范企业,国内现有的保健食品批文过多、过乱的问题会得以很大改观,从而让保健食品市场得到一定净化。
  但贴牌加工的模式已有多年,在行业内得到普板共识。因为目前国内保健食品厂家仍然大多小、散、乱,众多厂家无力既生产又销售,与经销商已经形成强大的利益共同体。如果“一帽一号”政策“一刀切”强行推行,贴牌生产企业绝对不会坐以待毙,或许会再回到以前全国招商的模式,“换汤不换药”。
  业内有关人士告诉笔者:贴牌生产的保健食品并非都是劣质产品,“一帽一号”的产品也并非都是优质产品。要从根本上解决质量问题,必须重视市场监管,要有严格的产品检测,“而实际上,国内许多省份监管机构连检验设备都没有”,长此以往,即使实施“一帽一号”,将来市场上还会形成另一种鱼龙混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