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我们

  • 电话:13241188166
  • 座机:010-56216670
  • 扫一扫,添加微信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

改善睡眠保健食品审批、市场全景洞察:708款产品+3大潜力原料

2025-09-11

  《2025年中国睡眠健康调查报告》显示,中国18岁及以上人群睡眠困扰率为48.5%,睡眠障碍在我国已成为一个日益严重的健康问题。中国睡眠研究会数据显示,我国失眠症患者数量预计在2030年达到 3.3亿,庞大的需求驱动改善睡眠保健食品市场持续扩容,行业在审批规范、市场分化与原料创新中迎来发展新机遇。本文基于最新行业数据,系统梳理审批特征、市场趋势及潜力原料,为行业发展提供参考。
  一 、改善睡眠保健食品审批状况分析
  01、产品格局:国产主导格局显著
  截至2025年8月31日,我国改善睡眠保健食品共有708款,占所有注册产品(1.4万)5.05%,是保健食品细分功能中的重要品类。其中国内产品667款,进口产品41款,进口占比仅为5.8%,显示出明显的国产主导格局。从历史审批数据看,2005年前原卫生部批准且目前仍有效的产品共151款,其中进口产品36款,占这一时期有效产品的23.8%,表明早期市场进口产品占比相对较高,而近年来国产产品审批数量显著增加,反映出本土企业在该领域的快速发展与市场替代能力的增强。审批供给端保持稳定节奏,2024年获批9款、2025年已获批5款,为市场持续补充合规优质产品。
  02、剂型特征:适配市场实用性需求
  剂型审批呈现高度集中化特征,硬胶囊(329款,46.5%)、片剂(156款,22.0%)、口服液(83款,11.7%)三类传统剂型合计占比近80%。这一格局源于传统剂型的成熟性优势:硬胶囊与片剂生产工艺标准化程度高、成本可控且服用便捷,适配大众日常居家服用场景;口服液则针对老年人等吞咽功能较弱群体优化,满足细分人群需求,均与当前市场消费习惯高度契合。
  03、原料配伍:药食同源为核心,“传统+现代”成新趋势
  原料应用中,药食同源类占据绝对核心地位:酸枣仁以342款(48.3%)成为 “国民助眠原料”,五味子(134款)、茯苓(109款)、灵芝与刺五加(均93款)和天麻(78款)紧随其后,反映出市场对中医养生理念的高度认同,也契合消费者对 “天然成分” 的偏好。
  政策调整对原料供给影响显著,褪黑素作为现代助眠成分,在注册产品中仅113款,但自纳入备案管理后,备案数据已达985款,备案制 “流程简化、审批高效”的优势,极大释放了这类原料的市场供给潜力。
  复配方案呈现出鲜明的中医配伍特色。酸枣仁与其他原料的复配最为常见,其中酸枣仁 +灵芝组合达58款,酸枣仁+茯苓43 款,酸枣仁+刺五加41款,酸枣仁+天麻30款,体现了传统中医 "君臣佐使" 的配伍智慧。现代科学配方也崭露头角,γ-氨基丁酸相关产品共14款,其中10款与酸枣仁复配,基本均在2022年后获批,成为产品创新的重要方向。
  二、市场消费新风向:细分、扩张、多元化
  01、市场规模:增速领跑保健食品行业,睡眠经济带动协同增长
  改善睡眠保健食品作为占注册总量5.05% 的细分品类,增长动能强劲——2024年市场规模达165.6亿元,预计2028年增至212.4亿元(2024-2028年CAGR6.4%),增速远超整体保健食品市场平均水平。其发展深度受益于睡眠经济的红利辐射:2025年中国睡眠经济规模预计达5717亿元,2027年将突破 6586.8亿元,改善睡眠保健食品作为 “刚需型” 细分领域,未来增长空间广阔。
  02、消费特征:人群细分明确,场景适配性升级
  人群分化:中年为主,年轻化趋势凸显31-40岁中年人是核心消费群体(占比超 40%),22-30岁年轻人紧随其后(占比约25%),消费年轻化推动产品从 “单一功能” 向 “功能+体验” 双优升级。
  场景多元:从 “居家服用” 到 “全场景覆盖”传统硬胶囊、片剂聚焦家庭日常服用刚需;新兴剂型则精准适配多元化场景:针对Z世代的助眠软糖强调 “零食化” 口感与便携性,针对职场人的减压助眠产品兼顾 “日间舒缓焦虑+夜间改善睡眠” 双功能,针对老年人的口服液突出 “易吸收、温和调理” 特性,场景化创新成为产品差异化竞争的关键。
  三、潜力原料科技化升级:助眠保健品迈入精准化新时代
  改善睡眠保健食品市场的原料应用正呈现传统升级与新兴崛起并存的多元化发展趋势。酸枣仁作为当之无愧的 "国民助眠原料",在近一半的产品中得到应用,药食同源原料虽占据市场主导,但其过度依赖也带来一定的产业风险。近年来,一批兼具科学依据和市场潜力的新兴原料逐渐崭露头角,为行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01、γ-氨基丁酸(GABA):“无激素副作用”的现代助眠成分
  作为人体天然抑制性神经递质,GABA无褪黑素的激素调节争议,契合消费者对 “安全助眠” 的需求,目前14款产品中10款与酸枣仁复配,行业预测未来5年市场规模年增速将超10%,尤其适配对副作用敏感的年轻消费群体。
  02、茶叶茶氨酸:“无镇静依赖”的双功能原料
  已获批为新食品原料,能促进大脑α波生成(使人处于放松清醒状态)、调节GABA 受体功能,无镇静副作用,可与GABA复配开发“日间减压+夜间助眠”产品。目前尚无单品保健食品获批,但随着“无依赖助眠”需求增长,其应用比例将快速提升。
  03、长双歧杆菌长亚种BB536:益生菌新星
  2022年获批为新食品原料(允许用于婴幼儿食品),是国内首个获批的长双歧杆菌长亚种菌株。每日摄入10⁹-10¹⁰CFU可通过“肠-脑轴”调节睡眠,与酸枣仁、GABA复配可实现“益生菌+植物提取物”协同增效,目前处于市场培育期,在婴童、老年助眠市场潜力巨大。
  除上述主要原料外,一批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成分也进入研究视野,包括S-烯丙基半胱氨酸、镁、南非醉茄、姜黄素、虾青素、生姜提取物 (6-姜烯酚、6-姜酚)、海藻糖、藏红花提取物等。这些成分多通过调节神经递质、抗氧化、抗炎等途径发挥助眠作用,为产品创新提供了广阔空间。
  结语:改善睡眠保健食品市场前景广阔,超3亿睡眠障碍人群构筑庞大需求基础,市场规模稳步增长且呈现从单一助眠向睡眠健康管理升级、传统中药与现代成分融合的趋势。未来,企业需以审批规范为导向——在传统原料上强化标准化管控,在新兴原料上加快科学验证与合规申报,通过“传统升级 + 创新突破”双路径构建核心竞争力,最终以符合监管要求的优质产品,助力国民睡眠健康升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