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我们

  • 电话:13241188166
  • 座机:010-56216670
  • 扫一扫,添加微信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

备案松绑,液态营养崛起:辅酶Q10与褪黑素的中外品牌新战局

2025-09-25

  2025年9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辅酶Q₁₀和褪黑素保健食品原料备案产品增补剂型和辅料(征求意见稿)》,以“剂型扩容+辅料开放”的双重突破,为中国液态营养市场按下了加速键。这份将辅酶Q₁₀备案剂型扩展至口服液和粉剂、首次开放褪黑素口服液备案的政策文件,不仅标志着我国保健食品备案剂型创新的进一步深化,更预示着一个全新的液态营养时代正在加速到来。在3亿失眠人群、中老年健康需求升级等多重动力驱动下,一场围绕技术突破、场景重构与品牌竞速的新战局已然拉开序幕。
一、政策破冰:液态营养崛起的制度引擎
 
  我国保健食品行业长期深陷“创新受限”与“需求旺盛”的矛盾——36-50岁核心消费群体中近90%有营养补充习惯,但液态剂型占比不足15%;美国市场液态产品渗透率超40%,我国仅为20%,差距显著。此次政策调整精准直击这一痛点,为液态营养崛起筑牢制度根基。
  政策突破体现在两个核心维度:
  1.剂型扩容:辅酶Q₁₀新增口服液、粉剂,褪黑素首次纳入口服液备案,填补了传统片剂、胶囊对吞咽困难人群、场景化需求的适配空白。
  2.辅料松绑:明确辅酶Q₁₀口服液可使用果糖、聚甘油脂肪酸酯等助溶成分,褪黑素口服液允许添加木糖醇、柠檬酸等调味辅料,从源头解决了脂溶性成分水溶性转化、苦味掩盖等技术难题。本土企业获得创新机会,市场活力被全面激活。
二、技术破壁:液态剂型的价值革命
 
  液态营养的崛起绝非“换汤不换药”的形态迭代,而是一场跨越“吸收性-便捷性-适口性”的技术重构,让产品价值与消费需求实现精准匹配。
  1.辅酶Q10口服液:从“难吸收”到“高效用”
  传统脂溶性辅酶Q₁₀制剂生物利用度较低,普通产品吸收率不足10%,口服液通过核心技术实现质的飞跃。
  吸收效率升级:采用水溶型或乳化技术,可将脂溶性的辅酶Q₁₀转化为易吸收形态,生物利用度比普通油脂载体胶囊高出数倍。
  场景适配优化:无需吞咽大颗粒胶囊,搭配刻度设计可灵活调整剂量,适配老年人、健身人群等不同需求;天然风味调配掩盖油腻感,年轻群体接受度提升40%。
  粉剂剂型则通过微囊包埋技术解决氧化问题,金达威借合成生物技术将生产成本降低40%,为规模化普及奠定基础。
  2.褪黑素口服液:从“慢起效”到“快体验”
  褪黑素口服液以“速效”为核心,重构助眠产品消费逻辑:在吸收效率上,相比片剂、胶囊需在胃肠道内崩解、溶解后再被吸收的过程,口服液进入胃肠道后能更快分散并与黏膜接触,大幅缩短吸收启动时间,通常15-30分钟内即可发挥助眠作用,精准匹配入睡困难者对“快速起效”的核心需求。在剂量控制上,口服液通过带刻度量杯等设计,可实现根据不同人群的睡眠状况灵活调整用量,适配性更强。
  技术创新更推动成本优化,全自动化生产线实现年产能 1亿支以上,单位成本较传统工艺降低 25%,为液态营养“亲民化”崛起提供可能。
三、市场破局:国际与本土品牌的竞速战
 
  1.市场现状:剂型分化显著,规模化布局待破
  当前辅酶Q₁₀与褪黑素液态市场呈现鲜明的“剂型分化”特征,且中外品牌均尚未形成规模化产品矩阵。从国际品牌来看,其液态产品——Solgar、Now Foods 等头部品牌的褪黑素液态产品普遍采用滴管设计,与国内政策定义的“口服液”存在形态差异。仅有Qunol等少数品牌的辅酶Q₁₀标注“Oral Liquid”,采用量杯取用设计,通过跨境渠道进入中国市场。本土品牌方面,据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特殊食品信息查询平台数据,此前获批的辅酶Q₁₀口服液产品共3款、褪黑素口服液产品共2款,均为国内企业。
  2.竞争焦点:技术转化与供应链能力的博弈
  政策与技术的双重驱动下,辅酶Q₁₀和褪黑素液态营养市场将迎来“中外品牌同台竞技”的新格局。水溶性(如Qunol)、靶向吸收(如诺惠)将是国际品牌口服液的核心竞争力。Qunol的水溶性技术实现辅酶Q₁₀的水油双溶,吸收率较普通产品提升3-6倍;诺惠的纳米胶束技术则将辅酶Q₁₀分散为30nm微粒,达成靶向吸收效果。
  本土品牌的突围关键在于通过供应链升级与差异化布局。一方面,头部企业可依托合成生物技术、微囊包埋等成熟工艺,提升口服液的生物利用度与稳定性;另一方面,通过“渠道突围+市场下沉+场景深耕”的差异化路径抢占先机。
  1.渠道突围:2025年数据显示,液态营养补充剂线上销售占比达35%,其中抖音、小红书等社交平台通过“场景种草+直播转化”模式,实现液态产品快速触达年轻消费者,线上增速较线下高出20个百分点。
  2.市场下沉:当前液态营养市场60%销量由一线城市贡献,但二三线及以下城市渗透率正以年均15%的速度提升。本土品牌须精准把握下沉市场需求,推出便携装产品,适配通勤、出差等碎片化场景;依托区域连锁药房建立触点加速渗透,通过高性价比策略撬动大众需求。
  3.场景深耕:精准捕捉细分场景需求,将成为本土品牌在中外竞争中占据主动的核心密码。例如:针对健身人群开发运动后恢复口服液,聚焦中老年群体,适配吞咽困难与控糖需求。
  结 语:从政策松绑拆除制度壁垒,到技术突破重构产品价值,再到市场爆发激活消费需求,液态营养的崛起已是必然。这场变革的终极意义,不仅在于提供更优质的营养补充选择,更在于推动整个行业向"循证型创新"转型。唯有兼具政策敏感度、技术创新力与市场洞察力的企业,才能在液态营养的黄金时代赢得信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