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我们

  • 电话:13241188166
  • 座机:010-56216670
  • 扫一扫,添加微信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

微元合成×嘉吉打响第一枪:阿洛酮糖引领代糖新战事

2025-09-12

  2025年8月29日,继达成阿洛酮糖产品经销合作后,合成生物学企业微元合成与全球食品巨头美国Cargill,Inc(嘉吉)再度携手,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围绕D-阿洛酮糖展开合作,共同推进该产品在多元食品应用场景中的市场拓展。此次合作迅速引发行业关注,不仅将D-阿洛酮糖推向聚光灯下,更让其背后的代糖市场再次成为焦点。
图源: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政府官网
  01、政策铺路:7月获批打开千亿国内市场
  2025年7月2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正式批准D-阿洛酮糖作为新食品原料使用。这一政策突破瞬间点燃市场热情,国内多家企业迅速跟进:福洋生物、百龙创园、金禾实业等陆续获得生产许可,正式具备D-阿洛酮糖商业化生产资质,标志着D-阿洛酮糖的国内市场大门全面开启。
图源:福洋生物官网
  在政策放开前,中国D-阿洛酮糖企业长期依赖海外市场:微元合成D-阿洛酮糖产能,其中90%用于出口;保龄宝近10年研发的D-阿洛酮糖技术,主要服务于东南亚客户。
  政策落地后,国内市场需求呈爆发式增长:秦皇岛市工业和信息化局2025年7月8日的官方通报显示,自7月2日阿洛酮糖获批后,微元合成"订单激增,产品供不应求"。
  据智研咨询测算,在政策红利驱动下,中国D-阿洛酮糖市场规模将以35%的年均复合增长率扩张,预计2030年市场规模可达1.17亿美元,占全球市场份额的25%。业内人士指出:“此前国内代糖市场由赤藓糖醇、三氯蔗糖主导,D-阿洛酮糖的加入,将彻底打破现有市场格局。”
  02、阿洛酮糖:代糖界的“潜力新星”
  能引发巨头争抢,源于阿洛酮糖的"天生优势"。作为一种天然稀有单糖,它的甜度约为蔗糖的70%,口感清爽无后味,解决了部分代糖"甜得发假"的问题;更关键的是,其热量仅为蔗糖的10%,且升糖指数(GI)接近0,不会引起血糖大幅波动,契合当下消费者"控糖、减脂"的健康需求。
  更关键的是,D-阿洛酮糖的应用场景适配性远超同类代糖产品,可覆盖饮料、烘焙、乳制品等多个核心领域:
  饮料领域:与赤藓糖醇复配可掩盖清凉感,让无糖茶饮口感更接近传统产品;
  烘焙领域:能发生美拉德反应,使低糖面包、饼干呈现诱人的焦黄色泽;
  乳制品领域:与牛奶蛋白兼容性好,避免了甜菊糖苷可能产生的苦味。
  03、全球产能竞赛:国际领跑、国内突围
  在D-阿洛酮糖赛道上,国际企业早于国内启动布局,凭借技术积累与全球渠道优势,已占据一定市场份额。美日韩头部企业占据主导地位,泰莱凭借早期酶法技术占据北美市场,韩国希杰辐射东南亚,日本松谷化学则以高纯度产品垄断日本市场,国际前三大厂商(包括泰莱、希杰、松谷化学)合计占据全球约60%的市场份额。
  随着国内政策放开,国内企业也不甘落后,积极投身阿洛酮糖产业:
  微元合成:作为全国首家获得D-阿洛酮糖新食品原料行政许可的企业,也是国内唯一采用生物发酵工艺获批的企业。位于秦皇岛的一期工厂已投产,二期工厂计划2027年投产,同时推进多个十万吨级产能改造,其中华北地区6万吨产能改造项目将于2025年10月投产。
  保龄宝:国内最早布局阿洛酮糖项目的企业之一,从事阿洛酮糖研发至今已近十年,同时具备晶体、液体阿洛酮糖产品生产能力。2024年技改项目竣工投产,年产能超5000吨;2025年3月启动年产2万吨阿洛酮糖(二期)扩产项目,预计2026年底产能将达约3万吨。
  金禾实业:当前阿洛酮糖年产能为1万吨,是中粮集团之后国内第二家获批D-阿洛酮糖-3-差向异构酶应用的企业,目前正在评估进一步扩产的可能性。
图源:金禾实业官网
  百龙创园:2014年启动结晶阿洛酮糖研发,2016年实现液体阿洛酮糖工业化量产,2019年攻克结晶技术难题。当前具备1.5万吨晶体阿洛酮糖生产能力,其泰国大健康工厂计划建设1.2万吨晶体阿洛酮糖和7000吨液体阿洛酮糖产能。
  三元生物:现有年产能1万吨阿洛酮糖产线,运转良好,产能利用率逐步提升。公司通过持续优化酶转化效率和结晶提取技术,在阿洛酮糖的得率、成本控制及大颗粒结晶方面具备竞争优势。
  金达威:拟发行可转债募资推进"年产3万吨阿洛酮糖项目",截至2024年12月31日,该项目与肌醇项目累计投入0.5亿元,进度达11%。
  04、代糖江湖变天:阿洛酮糖的"鲶鱼效应"
  阿洛酮糖的崛起,正倒逼整个代糖市场重构。曾经的"明星"赤藓糖醇因产能过剩,价格暴跌,三元生物等企业不得不转向阿洛酮糖研发;甜菊糖苷企业则加速升级RebM、RebM2等高端品类,以应对口感竞争;就连三氯蔗糖、安赛蜜等合成代糖,也面临客户"减糖+提质"的双重要求。
  但这并不意味着"一刀切"的替代。赤藓糖醇在无糖气泡水中的清凉感仍不可替代,甜菊糖苷的高甜度优势适合低糖糖果,阿洛酮糖则更适配对口感、健康要求更高的中高端产品。行业分析指出:"未来代糖市场将呈现'多元共存、场景细分'的格局,没有任何一种产品能实现'通吃'"。
  05、代糖市场未来走向何方?
  随着消费者健康意识的提升,对低热量、无糖食品的需求持续增长,代糖市场前景广阔。此次微元合成与嘉吉的合作,只是代糖市场发展中的一个缩影。在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市场中,究竟谁能突出重围,成为代糖界的王者,让我们拭目以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