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我们

  • 电话:13241188166
  • 座机:010-56216670
  • 扫一扫,添加微信

食用牡丹新势力:香玉牡丹冲刺新食品原料,撬动千亿花植产业

2025-07-31

  2025年7月10日,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一则公示,让整个食品与花卉行业为之一振——由北京中健天行医药全程助力申报的香玉牡丹花顺利通过新食品原料技术审查,进入征求意见阶段(点击查看)。这株素有“牡丹第一香”美誉的观赏名品,正全力冲刺,试图跨越从园林到餐桌的界限。若最终获批,不仅将为消费者餐桌添上“国色天香”的新选择,更可能成为撬动千亿花植产业升级的支点。

“可远观”到“可入口”:香玉牡丹的跨界底气
  香玉牡丹绝非普通野花,而是1979年在山东菏泽赵楼牡丹园育成的人工品种。作为芍药科芍药属白色系代表,它以皇冠型花态、20厘米超大花径和浓郁玫瑰香型立足观赏界,更因耐寒、耐盐碱、成花率高的特性,在河南、山东、山西等地形成规模化种植基础。《中国花卉报》报道称,‘香玉’牡丹花食用口感最好,且花期中、多花型,同时是牡丹中产籽量较大的品种。这些特质使其在食用开发与综合利用上更具优势,为跨界食品领域埋下扎实伏笔。
  支撑其“食用资格”的,是扎实的营养数据。检测显示,香玉牡丹花含蛋白质115mg/g、膳食纤维330mg/g,9种必需氨基酸占比达36.3%,接近WHO/FAO理想蛋白标准;检测出多种脂肪酸;更值得关注的是黄酮、茶多酚、花青素等活性成分,其中花青素含量达738mg/g,抗氧化能力接近维生素C。这些成分不仅赋予其独特风味,更为功能食品开发提供了物质基础。
  追溯食用历史,牡丹入馔并非现代创想。史料记载武则天曾以牡丹糕赏赐群臣,如今河南等地仍保留用牡丹花瓣制作花茶、花饼的民俗。香玉牡丹在当地传统饮食中的应用案例,为其安全性积累了民间实证,也让产业化开发有了文化依托。
从单一观赏到全链开发:花植产业的破局点
  我国花植产业长期面临“重观赏、轻利用”的困境。以牡丹为例,全国种植面积超300万亩,但90%以上仅用于观赏或榨油,深加工环节缺失导致附加值极低。香玉牡丹若打开食品原料通道,将打破这一僵局。
  在前端种植环节,观赏牡丹花期短、产业链条单一,而食用导向的种植可实现“一花多用”:花瓣用于食品加工,花籽用于榨油,花根提取芍药苷,每亩综合收益可提升3-5倍。山东菏泽种植户测算,传统观赏牡丹每亩年收入约8000元,若发展食用加工,产值有望突破3万元。这种收益差将直接刺激种植结构调整,带动百万农户增收。
  在中游加工领域,香玉牡丹的获批将激活创新链条。香玉牡丹的独特香气与成分,可开发出花茶、花酱、糕点、功能性饮料等多元产品。另外,当前牡丹类保健食品品类有限,香玉牡丹作为新食品原料,其相关保健食品的开发能填补市场空白,率先建立品类认知,在竞争中占据主动。
从“百亿空白”到“千亿蓝图”:市场机遇与现实考题
  花植功能食品早已展现市场潜力。数据显示,全球食用花卉市场规模年增速超15%,我国功能性花卉食品2024年销售额突破800亿元,其中菊花、玫瑰等品类占比超70%,牡丹类产品尚属空白。香玉牡丹的入场,有望填补这一缺口,按其在功能性原料中的潜在占比测算,市场规模可达百亿级,若带动整个牡丹产业链升级,规模将向千亿级迈进。
  从行业数据看,《2024-2029年中国牡丹花行业市场研究报告》显示,2023年全球牡丹花市场规模约33.1亿元,中国为9.69亿元,预计2029年全球将达45.26亿元(年复合增长率4.17%)。随着消费升级,香玉牡丹作为潜力新品类,有望在其中占据重要份额。
  值得期待的是,香玉牡丹的突围可能形成示范效应。目前我国获批新食品原料中,花卉类仅占6%,而全球已有薰衣草、洋甘菊等数十种花卉进入食品领域。若香玉牡丹成功“通关”,将为兰花等更多观赏花卉提供跨界范本,推动花植产业从“景观经济”向“健康经济”转型。
  从菏泽牡丹园的第一株幼苗,到新食品原料公示名单上的候选者,香玉牡丹的每一步都在改写花植产业的边界。这场“从花园到餐桌”的跨越,不仅关乎一种花卉的命运,更预示着农业资源多元利用的新可能——当观赏植物的经济价值被重新定义,千亿花植产业或将迎来真正的春天。
  而我司也将持续发挥在新食品原料申报领域的经验,助力香玉牡丹及更多特色资源实现产业化落地,推动产业升级与价值释放。
  新食品原料申报的成功,离不开资料规范与全流程把控。近年审批效率提升,但因预评估不足、资料不当等导致的延期、不予许可仍频发。在国家卫健委公布的新食品原料及实质等同名单中,北京中健天行医药凭借多款产品获批的成绩,在行业内积累了极为丰富的成功申报经验,项目实力名列前茅。我们可为申报的新食品原料提供全面评估与分析,量身定制经济、可行且有保障的申报方案。欢迎相关申报企业来电交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