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我们

  • 电话:13241188166
  • 座机:010-56216670
  • 扫一扫,添加微信

2025Q3新食品原料审批动态:麦角硫因7家抢滩1家折戟,终止审查达91种

2025-10-14

  食品原料创新赛道热度不减,功能性成分与合成生物学成驱动行业发展双引擎。
  2025年第三季度,国家卫健委批准新食品原料5种;受理新食品原料申请8个;向企业送达审查结论批准通知书6份;对1种新食品原料申请作出不予行政许可决定;向1家企业送达审查意见告知书;出具延期审查通知书26份;就7种公开征求社会意见;3种终止审查。
  
一、受理情况
 
  2025年第三季度,新食品原料受理8个,较第一季度20个,第二季度14个,节奏有所放缓。值得注意的是,本季度8个受理事项中,有4个为麦角硫因,呈现“密集提交”态势。截至本季度末,已有7家企业参与麦角硫因新食品原料申报,可见市场对该原料的应用前景抱有高度期待。但有1家企业的麦角硫因新食品原料申请被送达审查意见告知书,经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技术审评,被建议不批准,也凸显了麦角硫因审批进程的特殊性与复杂性。
二、延期再审情况
 
  2025第三季度共发出26份延期审查通知书,涉及D-阿洛酮糖、L-麦角硫因、N-乙酰神经氨酸等多个热门原料。延期审查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对成分复杂或采用新工艺的原料需要更充分的安全性评估;二是对微生物来源原料的遗传稳定性和食用历史需要进一步论证。值得注意的是,麦角硫因成为延期审查的重点,本季度共有7项相关申请被要求补充资料,反映出监管部门对该原料的安全性评估持审慎态度。
三、征求意见情况
 
  2025年第三季度,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发布1则征求意见《栀子油等7种新食品原料公开征求意见》,涉及新食品原料7种。值得注意的是,其中5种系今年第一季度受理品种,彰显出监管部门高效的审批节奏。
四、获批情况
 
  2025年第三季度,国家卫健委以“三新食品”的形式共发布1则公告:《关于D-阿洛酮糖等20种“三新食品”的公告》2025年第4号,批准新食品原料5种。值得注意的是,D-阿洛酮糖成为首个公告批准的遗传修饰微生物来源新食品原料,标志着合成生物学技术在食品原料领域的应用迈出了关键一步。
五、终止审查情况
 
  除常规批准外,“终止审查”机制在本季度继续发挥重要作用,有效提升了审批效率。第三季度共有3种新食品原料被终止审查,涉及两种不同来源的D-阿洛酮糖和N-乙酰氨基葡萄糖。审查意见指出,这些产品与已批准公告的同类产品具有实质等同性。这一机制避免了重复申报,节约了审评资源,也为企业加速产品上市提供了便利通道。截止目前,已终止审查的新食品原料累计达91种。
六、不予行政许可情况
 
结 语
 
  基于2025年上半年及第三季度新食品原料的审评审批动态,对新食品原料申报企业提出以下策略建议:
  密切关注合成生物学路径:随着D-阿洛酮糖成为首个获批的遗传修饰微生物来源新食品原料,合成生物学技术在食品原料领域的合规路径已基本打通。企业应结合自身产品特点,积极布局合成生物学路线的研发与合规论证,为后续产品申报做好技术储备。
  强化差异化竞争能力:以L-麦角硫因为例,当前已有7家企业布局,反映出热门功能成分的竞争日趋激烈。企业应在工艺纯度、成本控制、应用场景拓展等方面构建差异化优势,避免陷入同质化竞争。
  灵活运用“实质等同”机制:对于与已公告产品在成分、工艺及安全性方面高度相似的原料,应主动引用“实质等同”原则,争取通过终止审查程序加速产品合规进程,缩短上市周期。
  系统提升申报资料质量:尽管审批流程持续优化,新食品原料的审评标准依然严格。企业应提前布局,系统开展毒理学、理化指标、生产工艺及营养学评价等全维度安全性评估,确保申报资料科学严谨、逻辑清晰。
  展望未来,新食品原料领域将呈现三大趋势:合成生物学原料步入快速发展通道,功能性成分市场竞争加剧,益生菌品类进一步细分。在此背景下,企业唯有将前瞻性技术布局与扎实的合规能力相结合,方能在新一轮原料创新中抢占先机。

相关推荐